Foodjx導讀:據說,中國市面上的1982年的拉菲,比拉菲酒莊當年的總產量還要多。說法雖然有些夸張,但也反映了名酒被仿冒的現(xiàn)狀。經濟學家謝國忠在2010年第27期《新世紀》周刊發(fā)表《名酒怪象》指出:“一些分析者認為,中國市場上70%的拉菲都是假酒。我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。給我上假拉菲的人自己也毫不知情,因為他們花了和真酒一樣的大價錢。我品得出來,假酒也是不錯的葡萄酒,可能是把上等的二級葡萄酒倒進拉菲的瓶子后再賣。造假者對仿制傳奇的1982年產拉菲情有獨鐘。很多中國有錢人都買了這種酒。不巧的是,他們都是假的。”
近年來,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發(fā)展,具有防偽功能的RFID產品追溯系統(tǒng)開始在一些酒莊應用起來。張裕2009年在國內將RFID產品追溯系統(tǒng)引入葡萄酒生產線,為國內應用RFID的葡萄酒企業(yè)。當你在商店選購葡萄酒的時候,如果細心觀察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一些張裕葡萄酒的酒瓶上多了一個RFID電子
標簽,消費者用肉眼即可辨識標簽上的激光碼,然后可以輸入手機短信去查詢這瓶葡萄酒的來歷。
RFID是“射頻識別”的英文“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”的縮寫,射頻識別是一種非接觸式自動識別技術,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,并具有防水、防磁、耐高溫等優(yōu)點,被稱為“21世紀*創(chuàng)新技術”之一。RFID產品追溯系統(tǒng)由電子標簽、讀寫器和數據管理系統(tǒng)等三個部分組成,葡萄酒灌裝后在每個瓶帽內標簽下貼上RFID條形電子標簽,并在酒瓶瓶身印上激光碼,然后在自動傳輸帶上經過觸發(fā)器、讀寫器將葡萄酒的信息傳入數據管理系統(tǒng),這些信息包括從釀造到銷售等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的信息,比如葡萄原料產地、葡萄采摘時間、灌裝日期、產品指標、儲存?zhèn)}庫、經銷商等全物流信息,是葡萄酒的“電子身份證”。RFID產品追溯系統(tǒng)把整個生產過程以數字化的形式存儲下來,消費者通過RFID的*碼(芯片碼、騎縫碼、激光碼,三碼合一)不但可以查詢產品的真?zhèn)?,而且可以了解產品的來龍去脈,實時動態(tài)追蹤產品,通過信息化處理系統(tǒng)實施物流監(jiān)控和質量安全追溯。張裕應用東方電子集團研發(fā)的RFID技術,構建了張裕葡萄酒從葡萄園到消費者的全程產品質量安全系統(tǒng)。
以生產照相機膠卷起家的柯達公司還發(fā)明了一種“柯達無痕”技術(Traceless),近年來被納帕谷的Staglin和ColginCellars等酒莊應運。“柯達無痕”系統(tǒng)是基于一種名叫“柯達標記”的特殊材料,將其隱藏于印制酒標的油墨、紙張或其它包裝材料里,用配套的柯達手持閱讀器可從酒標上讀取這種特殊的化學成份,從而辨別真?zhèn)巍?br />
今年10月29日,蘇富比拍賣行在香港拍出3瓶1869年的拉菲,每瓶成交價高達181.5萬港元,創(chuàng)造*zui昂貴的葡萄酒新紀錄。那么,對于這樣一瓶上百年歷史的陳年老酒,如何判斷真?zhèn)文??波爾?格拉迪尼昂核子研究中心的研究員哈維?吉岡研究出一種“質子束鑒定法”,即利用粒子加速器所產生的質子束探測酒瓶的玻璃化學成分,通過分析玻璃的化學成分判斷出產年代及產地。據報道,該研究中心現(xiàn)已建立起自1859年以來的80款不同年代波爾多紅酒酒瓶所含化學元素的數據庫,專門經營陳年老酒的英國古董酒公司還與該中心建立合作關系,并在波爾多聯(lián)合成立一家面向私人客戶的葡萄酒鑒定機構,名字就叫“VinCert”(葡萄酒鑒定)。如果那瓶1869年的拉菲被探測到的酒瓶玻璃化學成分與數據庫里的成分一致,那就可以放心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