控制水分活度分兩步:
步,科學地設(shè)定可保證水分活度為0.85或更低的干燥、鹽漬或加工配方,然后嚴格地執(zhí)行。
第二步,可取制成品樣品測試其水分活度。
降低食品中水分有兩種傳統(tǒng)方法,即干燥、加鹽或糖結(jié)合水分子。
一、干燥
干燥是食品防腐古老的方法之一。除防腐之外,干燥產(chǎn)生了食品的自身特性,如同發(fā)酵。上很多地方還在用開放式空氣干燥,一般而言有 4 種基本干燥方法。
(1)熱空氣干燥:用于固體食品如蔬菜、水果和魚。
(2)噴霧干燥:用于流體和半流體如牛奶、骨湯。
(3)真空干燥:用于流體如果汁。
(4)冷凍干燥:用于多種產(chǎn)品。
二、加鹽或糖
另一種降低食品水分活度的方法是加鹽或糖。
這種類型食品的例子有醬油、果醬和腌魚,這不需要非常特殊的設(shè)備。 對流體或半流體產(chǎn)品,如醬油或果醬,用配方加工控制。對固體食品如魚或熏火腿,可用鹽干燥,即放入鹽溶液或浸入鹽水中。
1、鹽藏
食品經(jīng)鹽藏不僅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長繁殖,并可賦予其新的風味,故兼有加工的效果。食鹽的防腐作用主要在于提高滲透壓,使細胞原生質(zhì)濃縮發(fā)生質(zhì)壁分離;降低水分活性,不利于微生物生長;減少水中溶解氧,使好氣性微生物的生長受到抑制等。
各種微生物對食鹽濃度的適應(yīng)性差別較大。嗜鹽性微生物,如紅色細菌、接合酵母屬和革蘭氏陽性球菌在較高濃度食鹽的溶液(15% 以上)中仍能生長。無色桿菌屬等一般*性微生物約在 5% 的食鹽濃度,肉毒梭狀芽孢桿菌等病原菌在7%~10% 食鹽濃度時,生長也受到抑制。一般霉菌對食鹽都有較強的耐受性,如某些青霉菌株在25% 的食鹽濃度中尚能生長。
由于各種微生物對食鹽濃度的適應(yīng)性不同,因而食鹽濃度的高低就決定了所能生長的微生物菌群。例如肉類中食鹽濃度在5% 以下時,主要是細菌的繁殖;食鹽濃度在 5% 以上,存在較多的是霉菌;食鹽濃度超過20% ,主要生長的微生物是酵母菌。
2、糖藏
也是利用增加食品滲透壓、降低水分活度,從而抑制微生物生長的一種貯藏方法。
一般微生物在糖濃度超過50% 時生長便受到抑制。但有些耐透性強的酵母和霉菌,在糖濃度高達70% 以上尚可生長。因而僅靠增加糖濃度有一定局限性,但若再添加少量酸(如食醋),微生物的耐滲透力將顯著下降。
例如,果醬產(chǎn)品,因其原料果實中含有有機酸,在加工時又添加蔗糖,并經(jīng)加熱,在滲透壓、酸和加熱等三個因子的聯(lián)合作用下,很容易殺滅酵母菌和霉菌,可得到非常好的保藏性。
根據(jù)柵欄因子理論,水分活度(Aw)是個很重要的柵欄因子,通過降低水分活度就可以控制食品的安全。當然,我們還可以通過測定產(chǎn)品的水分活度,來確定產(chǎn)品中需要控制的微生物種類,在工藝制訂時有針對性地制定控制方案,同時也能很方便地預(yù)估產(chǎn)品保質(zhì)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