詳細介紹
呼倫貝爾市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工作原理
回流污泥是從沉淀池底部流回曝氣池,但是進入沉淀池的水量是進水量加上回流量,回流的水量還是要在沉淀池重新沉淀,還是要占用表面負荷的是這樣嗎?
答:你說的也有些道理,但還是錯了。沉淀池可分二部分,上面是泥水分離部分(澄清層),下面是回流污泥濃縮部分(污泥層),以幅流式為例,曝氣池混合液由沉淀池中心進水口流入,在泥水分離后,污泥下沉,分離的水上浮并溢流出池,污水占用的是澄清層的容積,污泥占用的是當下部污泥層的容積。
我們現(xiàn)在設計的二沉池是奧貝爾氧化溝后的沉淀池,氧化溝回流污泥濃度要求,怕中進周出的回流污泥濃度達不到,因此專家建議采用周進周出,生產(chǎn)廠介紹此工藝用單管吸泥機,回流污泥濃度可達到8-12,對嗎?
答:我認為不妥,如果今后污泥沉降性能差的話,回流污泥濃度不可能高,至少不會比幅流式高。我知道周邊進水式從理論上講沉淀效率比幅流式高,因為可以減少進水水能對沉淀的影響等因素,但如果污泥沉降性能稍差就會發(fā)生嚴重短流,使整個生化處理系統(tǒng)處理能力大大下降。
我廠的廢水主要含季胺鹽跟酒精 現(xiàn)處理工藝為 調節(jié)(預曝)--厭氧--缺氧--好氧--二沉---加藥--二沉--出水 現(xiàn)未加藥加,處理量增加了30% 進水>2500 出水 COD>200 ,不可能擴建。有什么辦法修改部分工藝使出水水質達到100以下?
答:在好氧池采用低劑量PACT法,即粉末活性炭與活性污泥相結合的工藝。
一個工藝流程設計的問題。流量=360m3/d,COD=1700mg/L,BOD=850mg/L,SS=100mg/L,色度=100倍,處理的是80%工業(yè)廢水和20%的生活污水。要求:COD<90mg/L,BOD<20mg/L,SS<60mg/L,色度<40倍。請問采用何種方法能達標,我擬用物化預處理+SBR法+活性碳吸附,不知道有沒可能達標?
答:這類廢水建議用混凝+SBR(低劑量PACT技術),即在曝氣池內少量連續(xù)加入粉末活性炭,使活性炭與污泥結合,可大大提高處理能力,日常運行中只要補充少量通過剩余污泥排放流失的活性炭就可,補充量僅為每噸水15~20克。酸化沒必要采用,因為廢水的B/C比已經(jīng)很高了。
北方的氧化塘怎么設計?污水是經(jīng)過處理沒達標的造紙廢水,COD在600左右。
答:北方不適合用氧化塘,如要用的話,可采用曝氣氧化塘+靜止氧化塘,但總停留時間需要很長。
有一工業(yè)廢水,濃度很高。因為廢水沒有菌種,化驗BOD時需要接種,接種后化驗出來的結果比COD還要高,結果是 COD :90000 mg/L ,BOD:100000 mg/L,不知是何原因?
答:可能是測定BOD5時沒做空白試驗造成的誤差或稀釋倍數(shù)不妥引起的誤差。
你說同一廢水的BOD低于COD,但有實驗驗證有二類工業(yè)廢水的BOD會比COD高,一類是氨氮濃度比較高的廢水,因為這里面有硝化、反硝化細菌,這兩類細菌作用消耗氧導致BOD比COD高,一類是含吡啶的廢水,因為吡啶不能化學開環(huán)(所以不表現(xiàn)出COD),但是吡啶可以生物開環(huán),所以BOD比COD高(注:吡啶的化學開環(huán)是氧化開環(huán),吡啶的生物開環(huán)是還原開環(huán))。
答:你關于氨氮濃度高的廢水和含吡啶的廢水BOD5高于COD的說法也有道理,但問題是氨氮在BOD5培養(yǎng)的條件下沒有充分的硝化的條件,這個過程連有機氮的氨化也不一定能完成的,氨氮只能通過同化作用去除,即使有亞硝化或硝化作用引起B(yǎng)OD5測定值高,也是亞酸對DO的測定誤差,除非用疊氮化na典量法測定五天后的溶解氧才能消除誤差,否則BOD5就沒有代表性。至于吡啶的生物降解作用是有前提的,要在微生物適應情況下才行,并沒有普遍性。對這樣的廢水要接種,而一般接種液用生活污水或大糞水,不會適應這類廢水的。
呼倫貝爾市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工作原理